雅安频道 > 雅安习俗

雅安丧葬习俗

2009-03-25 01:13作者/编辑:四川殡葬网来源:四川殡葬网阅读次数:2090

 

 传统丧葬

解放前,凡年老父母病危临终,儿子需守护在旁,直至“送终尽孝”。

丧事之家,大门糊以白纸,或用宽大白纸条以“X”标记始举丧;丧家讣告亲友,死者的后辈亲属披麻带孝;雇请道士“立灵开路”、“办灵”,为死者烧寿钱(俗称老钱)等。

出殡前夜举办家祭。富有人家,于厅堂内外设6所(承服、盥洗、香帛、茶樽、酒樽、羹馔),献鲜果和猪、羊各1(俗称猪羊堂祭)只。祭礼烦琐,以朗诵“祭文”为高潮。

出殡之日行穿神点主仪式后,棺材始从堂内抬出。

送殡(俗称送丧),一孝子在前打“引魂幡”,边走边丢纸钱(俗称买路线),顺次“灵牌”,棺材,孝男执仗(凿丧俸)于后,再后为呜乐的道士或和尚,嚎丧的孝妇、孝女尾随。至墓地,按阴阳先生指定的时辰、方向,将棺材放人墓穴,以石垒砌掩埋。自此,连续三日,孝子们到新墓前起火堆,烧香帛,谓“复山”,俗称“起火烟包”,望死者同生前一样享受烟火。

殡葬后,追荐亡灵。一般4次:以入土之日起35天为“五七”;100天为“百期”;一年为“周年期”;三年为“除灵期”。其中以“五七”和“除灵期”为重。

解放前,间发生“遭人命”的恶作,人民政权建立后,不再出现。

破俗俭丧

1950年后,人民政府提倡从新从俭办丧事,反对封建宗法传统和迷信,原有丧礼及其陋习,渐被破除。1976年起,提倡火葬。丧事多以松枝、纸花、遗像设灵堂,奏哀乐,亲人臂青纱、白花,举行追悼会。农村改明坟为暗葬;机关单位,率范实行火葬,凡干部职工死亡,即运至雅安凉水井火葬场火化成灰,小坪山革命公墓开放,为丧家寄存骨灰盒。
1980年代,有极少数丧家以办丧事收受礼物,摆酒席,铺张浪费;做道场,择地建墓等盛行。